本帖最后由 伍雅兮 于 2018-3-16 17:42 編輯 3 `2 s$ B% \7 w2 F$ J4 Q0 K
& _, W6 {% Q) B4 d; w2 i“感受隨州看發(fā)展”尋找最美基層干部 4 I% F! }( ~, j# w1 }8 h
QQ截圖20180316173814.png (701.4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91)
下載附件
2018-3-16 17:41 上傳
致富“種子”盛開脫貧“希望花” 本報記者 包東流
) o- R" u/ o; c& @9 |3月15日上午,府河鎮(zhèn)閤家河村小龍蝦養(yǎng)殖基地里,三位村民正蹲在田埂上,用磚塊磨碎淡藍色的硫酸銅,稱重后用水稀釋,遞給水面上撐船的村民。撐船者接過水桶,將小船搖入水面,再把硫酸銅均勻撒入。 “先用硫酸銅消毒、滅青苔,然后培草,待4月份清明過后,就能放入蝦苗了。”閤家河村村委會副主任張存安一邊記錄每畝水面硫酸銅的用量,一邊告訴記者。 小龍蝦養(yǎng)殖基地的58畝水面承載著閤家河村56戶貧困戶137人脫貧致富的希望。“程書記建立產業(yè)扶貧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,在我們村里播下了致富的種子。”村民易祖年說。
QQ截圖20180316173853.png (641.0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90)
下載附件
2018-3-16 17:42 上傳
程書記名叫程子發(fā),是閤家河村的村支書,當過鄉(xiāng)村獸醫(yī),辦過養(yǎng)豬場。2016年,程子發(fā)牽頭成立產業(yè)扶貧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,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部吸納為社員。 合作社成立伊始,社員們就開會,紛紛表達脫貧致富的發(fā)展意愿。“社員們有想養(yǎng)雞的、有想養(yǎng)豬的,也有想種大棚蔬菜的。”程子發(fā)說,“只要想做事,村里都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。” 想種大棚蔬菜的易祖年,程子發(fā)為他聯(lián)系曾都區(qū)農技中心,為他提供技術指導,幫他申請獎補資金,2016年易祖年純收入1.2萬元左右;想養(yǎng)豬的劉和清,經驗豐富的程子發(fā)親自授課,為他規(guī)化設計建好豬場,選豬、防疫、配種,出售都手把手指導,2016年劉和清循環(huán)養(yǎng)肉豬54頭,由于當年年牲豬價格好,僅此一項就為她家經濟增收3.5萬元……“村書記培訓+貧困戶養(yǎng)殖+資金獎補”的模式在全村推廣開來。 截至2017年底,26戶74人成功脫貧。當年底,合作社的小龍蝦項目啟動,獲得社員的一致?lián)碜o,56戶貧困戶全部入股。“今年托管投產,預計年可獲利14萬元左右。”程子發(fā)告訴記者,現(xiàn)在村里的產業(yè)扶貧項目有了發(fā)展方向,貧困戶參與度越來越高,脫貧攻堅工作來越來越得心應手,整村脫貧出列信心滿滿。 ( Z1 X, S- C* m% }$ f5 U
“第一書記”的鄉(xiāng)梓情懷
9 L! h; Y f V+ p1 u* ?2 V& _本報記者 包東流 從府河鎮(zhèn)區(qū)出發(fā)向東南方行進6公里,在醒目的“全國文明村”指示牌指引下,記者來到了白河灘村。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亮麗的新農村別墅、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水泥路、一排排郁郁蔥蔥的桂花樹……“現(xiàn)在的白河灘路通、水通、環(huán)境美,足不出戶就能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。”白河灘村支書白自安說。
白.jpg (362.7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95)
下載附件
2018-3-16 17:30 上傳
白河灘村支書白自安接受記者采訪 , N2 N/ i8 \6 I2 z; j
“現(xiàn)在住的兩層樓,150多個平方,比以前的舊房子好多了。”3月15日上午,在自家門口曬太陽的羅秀章見到記者的到來,樂滋滋的帶著記者參觀她家的別墅。 羅秀章以前住在白河灘村一組,像她一樣搬進別墅的還有一組以前分散居住的28戶。“住上別墅,要感謝村里的‘第一書記’張吉德。” 張吉德是土生土長的白河灘村人,高中畢業(yè)外出打拼。1999年,他辭去工作,在建筑行業(yè)摸爬滾打,經過不懈努力,創(chuàng)辦了一家房地產公司。 “這片土地養(yǎng)育了我,我必須要回報家鄉(xiāng)。”被聘為村第一書記的張吉德如是說,如是做。 2009年以來,張吉德每年無償出資支持家鄉(xiāng)建設。國家修通村公路時,他拿出100多萬元,為村里修了12.5公里的循環(huán)路,水泥路直達每戶村民家門口。前幾年連年干旱,他先后投資40萬元擴改、清淤、整修村里堰塘12口,新建1座庫容7萬立方的小水庫,保障了200畝水稻灌溉用水。2014年,他又投入300余萬元建設新農村居民點,依山建設兩戶一聯(lián)的別墅群,對一組28戶村民居住的老舊房屋整體拆除搬遷。 改善村容村貌,更應讓鄉(xiāng)親們富起來。為幫助村民致富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,張吉德在村里成立湖北省地谷農業(yè)有限公司,將麥林崗村一組、二組和白河灘村一組拋荒半拋荒土地進行整體流轉,與每個農戶簽訂合同,以水田租金每年每畝500元、旱地租金380元向村民支付租金,同時還聘請村民在他的公司和流轉土地上干活,按月給他們支付工資。 “我們實行的是‘公司+基地+農戶’的模式,現(xiàn)已形成馬鈴薯和高粱兩大特色種植基地,這幾年集體經濟壯大了,村民也富了。”張吉德說。 多年來,張吉德已無償投入600多萬元支持家鄉(xiāng)建設,白河灘村逐漸成為富裕、文明、亮麗的生態(tài)新村。2017年,白河灘村喜獲“全國文明村”稱號。 / @3 i/ b2 H4 D# x4 d0 q+ w: ]
保潔員書記 本報記者 徐 斌 去過洛陽銀杏谷景區(qū)的人應該都到過龔店村,經過一座仿古牌坊后,一幅新農村的美麗畫卷頓入眼簾,寬敞整潔的水泥路,一座座整齊的小洋樓,還有一棵棵參天銀杏,讓人誤以為已經到了銀杏谷. 3月15日,55歲的劉子洲正在家門口和妻子忙著搭建香菇棚. ”老鄉(xiāng),你們村里這么干凈,是不是有專門的保潔員?”記者問. “那是的……”劉子洲剛開口,身邊的妻子扯了一下他的胳膊,向他使了個眼色,劉子洲把胳膊一甩繼續(xù)說到:”你干什么,我實話實說嘛,我們村書記都是保潔員.” 帶著疑問,在劉子洲的指引下,記者找到了他口中說的保潔員書記雷大成。
雷大成接受記者采訪.jpg (573.0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2)
下載附件
2018-3-16 17:29 上傳
雷書記接受采訪 , w4 t: a5 ^ a$ I1 R. L' c
眼前的雷書記是一個四十來歲,村民說他還是一個見義勇為的英雄呢.鎮(zhèn)上的干部介紹,雷大成早年在礦山開車,2017年被村里聘為保潔專干,專門負責督辦潔美家園工作,同時作為村里的后備干部培養(yǎng)對象.2017底,村里的書記出現(xiàn)空缺,經過民主座談、組織推薦、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投票,雷大成當選為龔店村黨支部書記,試用期一年。 去年冬天的大雪,壓斷了村里主干道上的樹木,阻礙交通,影響村容村貌。雪停后,雷大成帶領村里的一班人連日清理,一周內恢復了正常。 “之前作為保潔專干,工作上比較專一,現(xiàn)在作為村里的書記,肩上的擔子更重了,起碼我要保住這些牌子。”順著雷大成手指的方向,記者看到路邊的幾塊榮譽授牌:全國文明村、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、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、湖北省生態(tài)宜居村莊、湖北省千村環(huán)境整治示范村…… 龔店村緊鄰千年銀杏谷核心景區(qū),隨著旅游資源的開發(fā)利用,該村圍繞潔美下功夫,瞄準生態(tài)作文章,打造靚麗村莊,形成旅游資源和潔美環(huán)境的良性互動,美景吸引了過往的游客,游客給村民帶來了經濟收益,潔美家園已經成為全村人的自覺行為。 “村里人講文明了,我們保潔員現(xiàn)在的工作量也小多了,路上只有路過車輛偶爾扔的零星垃圾。”正在村委會門口修剪花壇的錢志森老人說。69歲的錢志森老人,是村里聘用的專職保潔員,負責1.8公里主干道的保潔工作,現(xiàn)在路面保潔工作量減少了,他還可以做一些花草樹木的修剪工作。 “好在有村里的老黨員、老書記們的幫助,還有村民的支持。”雷大成說,現(xiàn)在村里潔美家園工作已經形成了制度,有專們保潔員管理,定崗定責,村干部分片包保督辦,村民們的文明習慣也漸漸養(yǎng)成,目前村里80%的農戶住進了樓房,95%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,60%的農戶建了水沖式廁所,今年村里要啟動廁所革命。 “雷書記,聽說改廁所有補貼,我現(xiàn)在報個名。”一旁的劉子洲插話道。 “有有有,老劉趕緊改,要不然你兒子城里媳婦不會回來過年的。”雷大成說。 “哈哈,雷書記放心,樓上的洗澡間已經搞好了,今年廁所一定改到位。”劉子洲拍著胸脯說。 9 k) ~( M: L ]1 P, I
美麗鄉(xiāng)村更宜居
QQ截圖20180316173835.png (722.3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6)
下載附件
2018-3-16 17:41 上傳
) p2 j1 o! k: E7 z6 p D( r
隨論記者 劉佳 巍然聳立白兆山,碧波潺潺桃源水,洛陽鎮(zhèn)九口堰村就坐落在這樣一個山水相依的地方。這里是新四軍第五師的建軍地,見證了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(zhàn)、保家衛(wèi)國的崢嶸歲月。 3月15日,走進洛陽鎮(zhèn)九口堰村,映入眼簾的是鱗次櫛比的青磚黛瓦,干凈整潔的水泥路四通八達,沿洛京公路主干道的太陽能路燈整齊排列,一副美麗的鄉(xiāng)村畫卷緩緩鋪開。 “現(xiàn)在路通了,到村里就更容易了,來這兒旅游的人多了,村民的收入也多了,日子是越過越紅火。”九口堰九組村民彭永國高興地說。 在彭永國印象中,自家門前的路他有著深刻的體會,“每到下雨天,出門就是兩腳泥,進來出去都麻煩的很!” 俗話說“要想富,想修路”,只有交通改善了,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?,F(xiàn)在的九口堰村通村公路全覆蓋,累積硬化道路13公里,涉及10個組,真正實現(xiàn)了組組道路暢通。 近年來,九口堰村緊緊圍繞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,以建設美麗鄉(xiāng)村為重點,共建美麗家園為出發(fā)點,基本形成“道路平坦通暢、住房包裝漂亮、環(huán)境潔凈優(yōu)美、河水清澈明亮、突出宣傳抓手、文明素質增強、景區(qū)品位提升、村莊亮點綻放”的格局。
QQ截圖20180316173746.png (689.7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02)
下載附件
2018-3-16 17:41 上傳
洛京公路穿九口堰村而過,作為重要的交通干道,九口堰村對主干道5.5公里路段栽種了行道樹,實現(xiàn)了綠化全覆蓋。據九口堰村支書代道銀介紹,為了打造美麗鄉(xiāng)村景觀帶,在村民的屋前屋后栽種了2萬株紅葉石楠和桂花樹,這樣四季常青和花草結合的景觀格局不僅提高了村莊的綠化水平,并且讓村民居住的幸福感也有了進一步提升。 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成功,而是需要長期的管理和維護。“環(huán)境整治工作是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的重中之重,早前村民環(huán)保意識不強,傾倒垃圾隨處可見,我們入戶動員宣傳環(huán)保理念,號召村民們主動參與到環(huán)境整治工作中來。”代道銀說。為確保垃圾入桶,九口堰村加大投入力度,實現(xiàn)一戶一桶,并在洛京主干道增設16個勾臂式垃圾桶用于垃圾清運,并聘請17個保潔員,進行分片區(qū)責任考核,對人口居住密集的地方進行污水改造,附設污水處理管道400多米,使農村污水得到妥善處理。 * G+ e7 b" @6 n
圖片:記者徐斌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