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主
隨論超版 隨論編輯 TA的每日心情![](source/plugin/dsu_paulsign/img/emot/kx.gif) | 開心 2022-6-6 12:22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5 天 [LV.2]偶爾看看I
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x
解偉
誰能將晶瑩剔透的白面粉一夜之間撒滿山川大地、草木土石?雪!除了雪呢?霜!這是兩個帶雨字頭調(diào)皮精靈的獨有拿手好戲。但是雪有點像村南頭的那個二愣子,經(jīng)常拿捏不住火候,一撒就過了,更不懂得濃妝須淡抹的含義,還懶得很,一個冬季也上不了幾次班。有人說,雪是個不會過日子的懶婆姨,要么不干活,一干則不懂節(jié)制,浪費了不少白面,被車輪子咔嚓咔嚓地碾,鞋底子咯吱咯吱地踩,多么地奢侈與可惜喲!霜則不一樣,到了季節(jié),幾乎夜夜布施,均勻全面!除了河流,到處都有霜的足跡,白楊樹杈、樹下的黑瓦、瓦下的灰石頭、石頭邊上的蒲公英都像夜給七十年代老式糕點上掛的白砂糖——薄脆甜!而且當(dāng)天撒當(dāng)天收,勤快著呢,如同街頭一年四季不知疲倦掃街的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,一天一遍!
先人們?yōu)檠TO(shè)了兩個節(jié)——“小雪”“大雪”,好聽的似兩個美麗的妙齡姐妹!難怪雪比較懶散與嬌奢,這是那些缺乏管教且很自戀的美人通病。先人們也為霜設(shè)置了一席節(jié)令——霜降,老式的鄉(xiāng)土名字,如同二愣子隔壁的那個叫栓子的小子。但鄉(xiāng)親們說,栓子很懂事理,很會過日子!
我的老家霜降時節(jié)一般見不到霜,大概那個時候霜還是個幼崽子,垂髫之年沒有資格出來晃蕩。但老牯牛嘴里已經(jīng)開始哈出大白氣了。農(nóng)諺稱“霜降種麥,不用問得”??墒抢习终f“嘴里哈氣,麥子下地”。雖異曲同工,但更為直白!
真正的霜滿大地一般是小雪附近的事。麥苗兒長出三四匹葉子,紅蘿卜有大拇指頭粗時,霜才試探著露露臉。就是這樣,也足夠天地萬物打個大激靈。霜這個樣子不是優(yōu)柔寡斷,而是心太軟。他看到了葉子們正在匆匆忙忙地收工,變紅變黃,他不逼人太甚。他起先只提個醒,不下陡坎子。他的提醒,就像劇烈運動前,教練反復(fù)叮囑大家作些壓腿開胯的準備動作一樣。其實比這更早,夏天一結(jié)束,立秋之時,霜就叫他的哥哥——露,打個前站,等于下一個預(yù)通知!小草聽明白了這個提醒,一邊迅速把力量轉(zhuǎn)移到泥土里,一邊把頭發(fā)漂成霜喜歡的淺黃色。和小草一樣聰明的還有蘆葦,也以極快的速度斂綠,并把頭發(fā)染成棉白,扎成丫丫小辮配合霜的到來!只有那些善于攀爬的南瓜扁豆絲瓜之流感覺不到危機,還在搖頭晃腦地開著花,往上爬,錯把包容當(dāng)縱容!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,聰明的小草吟唱著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(fēng)吹又生”繼續(xù)著生命的新征程,而絲瓜南瓜們卻永遠焦枯在竹架子上!
我的老家人在有霜的那一天用一個動詞來形容霜的駕臨——“打”霜。不要想不通,還管雷鳴叫打雷,閃電叫打閃,連衣服淋濕了也叫打濕!始祖炎帝神農(nóng)誕生地,鄉(xiāng)親們傳承了原汁原味的原始生動!對雪的稱呼則為下雪,也有叫落雪的!輕飄飄的稱謂,有些蔑視雪!可能是因為霜比雪要主動些,才配了一個打字在前面,以示重視和尊重!
后來頻繁地打霜。也不要怪霜狠心。雪馬上就到了,不打霜肯定說不過去,霜再不打就是失職,萬物不經(jīng)點挫折如何熬過這漫長的嚴冬?長久溫暖的錯覺會讓萬物長成一個不知寒炎的孩子,一丁點的挫折就承受不了,如何面對更猛烈的暴風(fēng)雪?如何走過這漫長坎坷的人生路?霜像個長者一步一步給大家點顏色看看,他要逼萬物尊重規(guī)律,休養(yǎng)生息,這是師者般的警示。誰要是不把老師的教誨放在眼里,甚至搬資源來抵制,抑或舉報霜的過分,到頭來栽跟頭的一定是他自己!那些為幫襯孩子狀告嚴師的家長遲早會成為“霜打的茄子”!
霜襟懷坦白。不像雪,選擇在天陰沉著臉時下手,看似飄飄悠悠,卻讓人壓抑,他想“溫水煮蛙”嗎?打霜的日子是個大晴天,適合香菇長出花頭巾、穿上花裙子。霜是夜半生長的精靈,凌晨最為濃重,但把自己置于陽光下。太陽只一晃,霜便學(xué)著露珠哥哥的模樣快速撤退。霜懂得尊重陽光,陽光之下耍狠是不理智的,萬物都應(yīng)該明白這個道理。
小時候只知道雪是天上派下來的,不偉知道霜是怎么來的,長大后才明白霜是地上長出來的,暖時為露,寒時為霜。天地對仗如此工整,令人肅然,亦常被人忽視!上天飛雪,大地凝霜;上天傾雨,大地結(jié)露;上天行云,大地走霧……老子曰:天為大道,地行大德,方成道德,是為自然。
霜是鄉(xiāng)村的魂靈之一,城里的人看不見,也以為那是“皇帝的新裝”。許多城里人覺得自己見多識廣。其實除了車流、人潮、鋼筋水泥的構(gòu)造物,他們見的天就不大,日月都可能被他們忽視,還能領(lǐng)悟多少自然的真諦呢!
往前追溯,人類應(yīng)該都是鄉(xiāng)下人,以城里人自詡的一般是沒有族譜或沒看族譜的人?,F(xiàn)在進城的鄉(xiāng)下人,為了掙個城里人身份,也越來越少關(guān)注到雨露霜雪。但在他們這一代,他們應(yīng)當(dāng)知道,最不怕霜的有兩種東西,一個是重霜之下似爸爸花茬胡子的麥苗,一個是濃霜履面似媽媽臉龐的泡泡青。他們這一代,在夜深人靜的寒冬里,會有一些飽經(jīng)風(fēng)霜的情景闖進夢里來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