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記者 陳曉林4 s7 L1 N( E/ @5 C+ \. T) c
53620331df52d6f2a8bff637c21036b6.jpg (165.8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36)
下載附件
2018-5-9 10:26 上傳
K% U9 }7 ?6 d4 E “四海一家親,共圓中國夢”。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(jié),已經(jīng)成為增進海內外炎黃子孫民族認同的重要載體;炎帝故里,已經(jīng)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共同的精神家園。8 |& h& }' u( ]& Z* w
中華民族很早就認識到,國家(民族)認同對于一個國家(民族)生死存亡具有重要意義。早在西周時期,人們就將祭祀先祖作為國家大事看待,正如《左傳》所說:“國之大事,在祀在戎?!睘槭裁垂湃藭鸭漓胂茸妫吹蒙踔帘葢?zhàn)爭還重要?這是因為,一個國家或民族,如果喪失了精神凝聚力,后果比輸?shù)粢粓鰬?zhàn)爭更加嚴重。一場戰(zhàn)爭失敗了,以后還有翻盤的機會;但喪失了精神凝聚力,一個國家或民族就會徹底破碎,再也沒有了翻盤的機會。: d% C/ F6 A" K2 o9 @) S
全世界的華人都稱自己是“炎黃子孫”,尊炎帝神農和黃帝軒轅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。炎黃二帝不僅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開創(chuàng)者、奠基人,而且是中華民族的靈魂,是世界華人民族認同的精神標識。& t' v8 r W9 y H, X
漢水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——漢民族的母親之河,漢東隨州是中華民族始祖之一——炎帝神農的故里。在這里,炎帝神農始作耒耜,教民農耕;首創(chuàng)醫(yī)藥,為民療疾;日中為市、互通有無;削桐為琴,練絲為弦;精作陶器,冶制斤斧;治麻為布,制作衣裳;相土擇居,造屋建房;墾渠鑿井,澆灌農田。炎帝神農及其后代率領其部落在長期的生存、發(fā)展與遷徙中,創(chuàng)造了中華民族的遠古農業(yè)文明。炎帝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直接源泉和重要組成部分,富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包容性。
5 F& L7 h, E/ F& s) Q 千百年來,隨州人民不忘始祖,每到炎帝神農誕辰日——農歷四月二十六,都會舉行祭祀活動。特別是2009年之后,隨州炎帝神農祭祀,上升為由國家部委和湖北省政府共同主辦、隨州市政府承辦的“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(jié)”,在海內外華' G. k+ F) M7 o! _
人社會產(chǎn)生了巨大影響,獲得了廣泛贊譽。進而,“將炎黃祭祀上升為國家祭祀”的話題不僅在民間、在學術界引起熱議,也進入到全國“兩會”的議事平臺。6 Y( q5 A; s6 T' f4 ]- Q, E
2011年,“隨州神農祭典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。2013年和2016年,炎帝神農故里景區(qū)分別被國臺辦授予“海峽兩岸交流基地”、被中國僑聯(lián)授予“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”。2014年,國家在清理和規(guī)范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中,保留了“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(jié)”,并且明確“不需逐年報批,可以每年舉辦”。這是國家層面對尋根節(jié)增進世界華人民族認同、促進海峽兩岸和平交流重要作用的認可。
4 j# t* a% { g* ^+ d3 p( j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中華文明綿延數(shù)千年,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。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已經(jīng)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,植根在中國人內心,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?!睂じ?jié)的連續(xù)舉辦,強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,增強了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民族認同,凝聚了民族復興的力量,也為湖北打造了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,塑造出隨州特色鮮明的城市品牌。+ U1 f5 Y' u1 Q- R% ~
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,體現(xiàn)的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利益。正如多次參加尋根節(jié)的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所說:“中華民族淵遠流長,中華文化歷久彌新,兩岸都有共同的目標,那就是中華民族實現(xiàn)偉大復興,中華文化不斷發(fā)揚光大?!?font class="jammer">" x; Y& I9 H! d1 Y- m) X, I
實現(xiàn)“中國夢”需要凝聚包括臺灣同胞、海外僑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。繼續(xù)辦好尋根節(jié),發(fā)揮好“海峽兩岸交流基地”和“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”的作用,打造好世界華人共有的精神家園,增強世界華人的文脈、血脈、根脈認同,增進海峽兩岸同胞心靈契合,反對“臺獨”“港獨”分裂國家、民族的惡劣行徑,促進國家統(tǒng)一大業(yè),是隨州作為“炎帝故里”對民族、對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。
2 f3 R; y, I) T* e$ L8 X
" v- E6 X5 h( G, w( U' o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