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主
普通會員 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21-3-25 16:41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6 天 [LV.2]偶爾看看I
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x
陳冬平讀寫工坊
前幾天,應(yīng)邀到一所實驗小學(xué)給青年教師作講座,題目就叫《閱讀與寫作》。該校有個青年教師讀書會,是青年教師們讀書交流的平臺。按照學(xué)校要求,我重點講了文學(xué)的閱讀、欣賞與寫作。
我以自己的閱讀愛好和寫作興趣與三十多位高學(xué)歷的青年教師們作了交流,選取幾個例子。比如,閱讀方面,我提出要讀點經(jīng)典,講了《詩經(jīng)》、《左傳》、《戰(zhàn)國策》、《史記》和“四大名著”中的一些名篇名句。讀點文學(xué),側(cè)重于散文和詩歌。讀點科普,我推薦了“科學(xué)松鼠會”的作品。讀點雜書和閑書,我說《浮生六記》之類就很好讀,盡管錢鍾書先生不太喜歡它。
對于自己喜歡的作家和作品,我熱衷于反復(fù)的讀,不覺得枯燥和乏味。有趣味,有意思,就是好的。有時候,我不太在意作者寫什么,而是留意他們是怎樣寫的。有的作家在如實的敘述中,宕開一筆,用虛化的筆觸把讀者的視線和思緒導(dǎo)向秋水長天般的暮靄和飄渺煙云中,這就給讀者充分的想象和回味空間。如此有實有虛,體現(xiàn)作者的智慧和技巧。讀者細(xì)品,就會有“識”的收獲,“情”的熏染,“趣”的引領(lǐng),“美”的享受。
舉個例子,董橋在《孫多慈的寒江心影》一文中提到,1952年,孫多慈畫了一幅《寒江孤帆圖》。畫上還有她曾寫給徐悲鴻的一首詩。這時候,她已在臺灣師范大學(xué)任教,離了大陸斷了徐悲鴻還不到十年。董橋感嘆:丹青年華牽引出來的一段依戀似乎越埋越深了。畫面的遠山和近水多少還蕩漾著漓江舊日的心影,風(fēng)樹樓臺上一襲紅妝憑欄的掛念,喚回的終究只是煙波的浩渺,更不用說天外那一葉孤帆到底是歸人的消息還是過客的蒼涼。這種虛化筆觸比寫實文字更能觸動人,感染人。
我喜歡同時讀幾本書。或者說,是把幾位作者的書交叉起來讀,閱讀的感悟會更深一些。當(dāng)然,書的類型差不多才好。同是憶舊懷人,黃裳的《故人書簡》與董橋的《記憶的注腳》各有千秋;豐子愷與汪曾祺同樣各盡其妙。豐子愷是漫畫大師,也是散文名家。他住杭州的時候,有一次與鄭振鐸“湖畔夜飲”。他這樣寫:
窗外有些微雨,月色朦朧。西湖不像前夜的開顏發(fā)艷,卻另有一種輕顰淺笑,溫潤靜穆的姿態(tài)。這次夜飲,是兩人時隔十年后的重逢。豐子愷喊他的幾個子女來“參見”。鄭振鐸用手在桌子旁邊的地上比比,說,“我在江灣看見你們時,只有這么高。”……
讀到這里的時候,我想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《贈衛(wèi)八處士》中的兩句:昔別君未婚,兒女忽成行。包括兩人微雨之夜的暢飲,也暗合了杜詩中“夜雨剪春韭,新炊間黃粱”的意味和情義。重逢的驚喜,夜飲的歡暢;世事艱辛,時光荏苒,在這么一句話中全有表達。這是寫實的,更是表意的。
汪曾祺對老師沈從文十分敬重,沈從文對學(xué)生汪曾祺也關(guān)懷備至。汪曾祺在回憶沈從文的文章中提到在西南聯(lián)大時期的兩件小事。有一回去看望沈從文,汪曾祺正患“牙疼,腮幫子腫得老高。沈先生開了門,一看,一句話不說,出去買了幾個大橘子抱著回來了”。
另有一次,汪曾祺陪沈從文逛玉溪街。到了吃飯的時候,沈從文“在一個米線攤上要了一盤涼雞,還到附近茶館里借了一個蓋碗,打了一碗酒,他用蓋碗蓋子喝了一點,其余的都叫我一個人喝了”。汪曾祺的文字,筆鋒寫實,簡練干爽,他對老師沈從文的深厚感情在樸素的文字和表達中力透紙背。
南朝文學(xué)家丘遲在《與陳伯之書》中說:暮春三月,江南草長,雜花生樹,群鶯亂飛。他是想用江南風(fēng)物與美景打動陳伯之的故園之情和家國之思,終于達到目的。這幾句寫春天,實在是簡潔熨帖又生動形象。
短短十六個字,有時間有地域,有近觀有遠視,有靜景有動景。如果再細(xì)一點,可以想象的還有清麗的聲音和繽紛的色彩,它們就是整個春天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