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主
普通會員 TA的每日心情![](source/plugin/dsu_paulsign/img/emot/kx.gif) | 開心 2021-3-25 16:41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6 天 [LV.2]偶爾看看I
|
麻辣小龍蝦在夏天大行其道,紅油火鍋強勢包攬整個冬天,全民愛上鮮、香、麻、辣帶給味蕾的刺激,讓重口味成為了中國飲食的標志之一。
《生命時報》曾進行的一項調(diào)查顯示,中國人的食鹽、食糖、味精等調(diào)味品的日常攝入量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??谖哆^重,可能給身體帶來幾十種疾病。
《生命時報》(微信內(nèi)搜索“LT0385”即可關注)特邀權威專家,教你用4周改掉“重口味”飲食。
受訪專家
上海華東醫(yī)院主任營養(yǎng)師 陳霞飛
南方醫(yī)科大學中西醫(yī)結合醫(yī)院主任醫(yī)師 周迎春
上海中山醫(yī)院營養(yǎng)科副主任 高鍵
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前任理事長 程義勇
重口味的人五臟都有傷
日常生活中,人們常用“重口味”來互相調(diào)侃,可在中醫(yī)看來,口味輕重可不能隨意開玩笑。
1
酸多傷脾
酸能補肝,但過多的酸味食物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(diào)。如果你有消化功能不好、大便溏稀的脾虛癥狀,要注意少吃酸食。
2
辛多傷肝
辛辣食物使用過量,容易引起肺氣過勝,從而影響“肝藏血”的功能,表現(xiàn)為頭暈目眩、面色無華、視物模糊癥。
3
苦多傷肺
過多的苦可能會脫發(fā),也會使皮膚失去光澤。如果你容易感冒、咳嗽、咳痰,要適當控制苦味食品的攝入。
4
咸多傷心
咸味吃多會損傷心的功能。因此,有心悸、氣短、胸痛等不適的人,一定要少吃咸。
5
甘多傷腎
甜味吃多會使頭發(fā)失去光澤,引起骨傷疼痛,甚至對脾臟、腎臟有害。如果你有腎虛癥狀,如經(jīng)常腰膝酸軟、耳鳴、耳聾,甜食要適當控制。
專家:堅持25天就能改變口味
西醫(yī)對重口味更是唯恐避之不及,不信?你先看看“重口味”帶給身體的傷害。
吃鹽過度傷腎:會給腎臟帶來負擔,還會增加高血壓、心臟病的患病幾率;導致鈣質(zhì)流失,引發(fā)骨質(zhì)疏松;助長皺紋,加速皮膚老化。
吃得油膩傷肝:除導致消化不良以外,還容易引起脂肪肝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疾病。
吃得太甜傷牙:會帶來齲齒、糖尿病、膽結石、骨質(zhì)疏松等疾病,甚至導致女性早衰并誘發(fā)婦科疾病。
吃得過辣傷胃:會誘發(fā)潰瘍、傷及腸胃,間接導致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。
不僅如此,美國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口味也會“遺傳”,父母口味過重,孩子也會深受其害。
看完這些,你也許還在糾結:如果沒了這些“滋味”,每頓飯菜豈不是平淡如水?
別急,營養(yǎng)專家發(fā)現(xiàn),只要25天就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。通常堅持4個星期,口味就會慢慢變輕,堅持3個月到半年,就能達到持久性的改變。
4招減出“小清新”飲食
為了科學地改變我們的口味,培養(yǎng)健康的飲食習慣,除了做到減鹽、減油、減糖這“三減”,減辣也是健康飲食“必減”的“重口味”之一。
減辣方法
逐日遞減:可以先從麻辣降到中辣,再到微辣。堅持微辣水平,會讓你的身體更加健康。
醋酸解辣:炒菜時如果辣椒放多了不妨加點醋。在餐館吃飯時,如果感覺菜比較辣,也可以要一小碟醋蘸著吃。
搭配蔬菜:吃辣時,搭配一些清淡少油少鹽的蔬菜,比如清炒苦瓜、蒜蓉西蘭花、大拌菜等,具有清熱去火的作用。
多吃水果:吃辣后,為了防止出現(xiàn)咽干唇裂等癥狀,可以多補充水,吃點酸味水果。
減鹽方法
利用“限鹽勺”:每人每天最多攝入6克鹽,許多鹽袋中都附有容量為2克的小鹽勺,燒一個菜用一勺鹽。
少用含鹽調(diào)味品:醬油和味精等調(diào)料也含鹽分,要盡量少用。
關火后加鹽:關火后加鹽稍微攪拌即可,鹽停留在食物表面,同量的鹽有更好的口感。
準備“限鹽罐”:結合限鹽勺,把一天內(nèi)一家人一日三餐的用鹽量一次性裝入限鹽罐里。
記錄使用日期:每個家庭都應該記錄一袋鹽開始食用的日期和食用完的日期。一般來說,一家三口每月食鹽使用量應控制在一袋(500克)以內(nèi)。
減油方法
在家烹飪:飯店的飯菜含油量高,盡量在家做飯吃。
限油小標簽:在油開封時貼上一個標簽注明開封日期。比如一家三口人每天需要75克油,那么一瓶2升(約1800克)裝的油,至少應該吃上24天,才不至于超標。
油的代替品:做菜時可以多放香菇,因為香菇含有核苷酸,是天然的“味精”;還可以可多利用蔥姜蒜、胡椒、花椒、八角等調(diào)料給食物增鮮。
涼拌烹調(diào):涼拌菜是控制攝油量的好辦法。
減糖方法
逐量遞減:每周一次減糖餐,或者每天少吃一種含糖食物,時間久了口味就會變淡。
選擇替代品:用水果代替甜食,用蜂蜜代替糖,烹飪時用橘皮、檸檬汁等代替糖的香味。
減少在外就餐:多在家吃飯能更好控制用糖量。
遠離“隱形糖”:如果食品的標簽上出現(xiàn)白糖、砂糖、蔗糖等字眼,一定要少買,甚至不買?!?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