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渡槽,是過去一種水利設施的總稱。主要是在兩山之間過水灌溉田地用的,建設一般在后毛主席時代,估計應該在七十年代初。
一九五八年,五九年,六零年,連續(xù)三年自然災害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中國因饑餓死亡達二千四百萬人口。老人們叫"過度",很有點度日如年的感覺。黨中央,毛主席發(fā)現(xiàn)特大災情后,指示各級政府大修水利設施,特別是"大寨"的"紅旗渠"最為出名。我們洛陽鎮(zhèn)(當時叫洛陽區(qū)人民公社)也修建了近百座水庫,最大最著名的就是桃園河水庫了。
由于洛陽區(qū)人民公社下轄了府河鎮(zhèn),為了提高水庫抗旱效率,加大灌溉面積,逢坡挖渠,逢山開隧,遇溝架槽,這樣渡槽就應運而生。桃園河水庫門口的渡槽不算太長,應該有二百米左右。早年上面還用白石灰寫著"一顆紅心,兩手準備""鼓足干勁,力爭上游,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!"過去叫"三面紅旗"。近幾年,被粉刷干凈后貼上"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"的立體字標語。毛主席的建筑貼上習主席的理念,治國方案略同,都是為了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,也沒有什么違和感。
金雞總支有兩處渡槽,分別在金雞嶺村的黑洼和邱畈村,這條渠道原計劃修到安陸三里以下,后來出現(xiàn)管轄爭議,到烏鴉山就停止了。往府河方向的渠道就長多了,有珠寶村一處,易家灣村一處,老曹家沖一處。其中數(shù)易家灣的渡槽最為別致。當?shù)厝硕加H切地叫它"土渡槽"。土渡槽用條石加水泥壘起來的,不是混凝土結構,頂多算個石混結構。這種渡槽施工難度十分大,因為當年沒有先進的機械設備,這些條石怎么運上去的?也沒能走訪到當?shù)厝罕姡矣缅N子輕輕敲了一下,覺得還異常堅固。易家灣的渡槽有三十余米高(粗略量了一下,每格恰好一米,共三十格),有一個柱子在河心中間,現(xiàn)在正好是枯水期,便于抵近觀察。在地面的基座有兩層,依我看,最少有三層以上,全現(xiàn)澆,無絲毫裂痕。經(jīng)過洪山的多次沖刷,沒看出有影響渡槽安全的因數(shù)。渡槽柱為空心結構,主要是為了降低自身重量吧?混凝土有20厘米厚,開口為拱門結構,觀賞性強,安全性高。最巧妙的是河心的那座人行小橋,工匠們也給修建成了渡槽的模型,很有藝術感(我專門給它和渡槽來了一個同框)。
依我看來,這些渡槽一定能成為百年工程。毛主席時代,沒人敢偷工減料,工程技術人員誰也不會冒著槍斃的危險去干傻事。水泥不曉得是幾25的,反正我覺得它不會壞,再說,當時人心很好,革命自覺性強,水利建設是建老百姓自己的工程,所以都很賣力。曹家沖山上有一處水閘,歪了很多年了,都沒有一點要倒塌的跡象。在挖鳳凰寺隧道時,父輩們把頭頂?shù)念^發(fā)蓄得很長,扎個"天麻雀"小辮,只為避免石頭碰著了頭,想一下,還是蠻有喜感的。建設的過程中,死了好些人,正是這些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(yè)獻出寶貴生命的人,為自己樹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!
![](http://pic.app.szbbs.org/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18441.jpg)
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19028.jpg (262.8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3)
下載附件
2018-11-16 20:50 上傳
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19661.jpg (350.8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1)
下載附件
2018-11-16 20:50 上傳
![](http://pic.app.szbbs.org/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20251.jpg)
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20828.jpg (125.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38)
下載附件
2018-11-16 20:50 上傳
![](http://pic.app.szbbs.org/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21348.jpg)
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21905.jpg (544.5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3)
下載附件
2018-11-16 20:50 上傳
![](http://pic.app.szbbs.org/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22516.jpg)
![](http://pic.app.szbbs.org/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22631.jpg)
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23161.jpg (275.1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1)
下載附件
2018-11-16 20:50 上傳
![](http://pic.app.szbbs.org/20181116_17382348_1542372623702.jpg)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
|
評分
-
查看全部評分
|